保亭扶贫故事 | 保亭三道镇扶贫干部马传畅: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人

来源:南海网 作者:刘子榕 陈瑞燕

  【编者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众多扶贫干部斗志昂扬奋战在一线,不遗余力地践行着初心使命。同样,在脱贫路上,许多贫困群众自强不息,彰显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前行,续写脱贫攻坚新篇章,即日起,南海网将报道保亭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来的30位先进典型,敬请关注。

  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有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有的人扎根乡村扛起担当,有的人把工作当成了全部,把帮扶对象当成了家人。

  “看到他们条件这么差很心痛也很着急,希望他们能早点过上好日子。”今年32岁的马传畅,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的一名乡镇干部,也是一名帮扶责任人。这期间,他用真情换真心,深入了解每家每户情况,细致周到地帮助贫困户,成功帮扶7户36人贫困户全部脱贫。

  马传畅与黄丽娟和两个孩子在家门口合影。 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 摄

  心贴心交流,实打实帮扶

  在2016年参加扶贫工作之前,马传畅对扶贫工作一无所知。“对接我所负责的7户贫困家庭后,听了他们的故事,看到他们的环境,我觉得很难过,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他们脱贫。”马传畅感慨道。

  马传畅负责的7户36人贫困户,有2户是低保户,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道镇三弓村委会补锅村的高菊轩一家。

  46岁的高菊轩,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大女儿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小女儿还在上学,家里有5口人等着吃饭,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她身上。不稳定的经济来源、庞大的生活开支、女儿上学的花销压得高菊轩快喘不过气了。家里虽有几亩薄田,但高菊轩缺乏技术,只能种植最基础的水稻和辣椒等作物,花销远大于收入。

  马传畅对接帮扶对象高菊轩一家之后,经常到她家串门,以便了解真实状况。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把真实情况告诉马传畅,面对他的热切询问总是支支吾吾,这让马传畅十分受挫。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传畅的真心和善良感动了高菊轩一家人,现在有什么事她们总是第一个告诉马传畅。

  “马叔叔像我的亲叔叔一样照顾我们关心我们,我们家特别感谢他。”高菊轩的女儿黄丽娟感激地说。她家的房子属于危房,马传畅帮她们申请了危房改造,提到以前所住的老房子,黄丽娟感觉像做梦一样,“房子改造后,我们不会拉电线,多亏马叔叔帮助我们。”

  对于黄丽娟的感激,马传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既然成为帮扶人员,就要对帮扶对象负责,把她们当家人一样对待。

  马传畅来到黄忠思家里了解情况。 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 摄

  贫困户黄忠思:这个帮扶人员是到位的

  除了高菊轩一家,三道镇田滚村委会黄忠思一家的艰苦条件,也给刚刚上任的马传畅带来了巨大的震撼。2012年的一次意外导致黄忠思失去了一只眼睛。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养育孩子和照顾家庭的重担落在妻子的肩膀上。

  2016年,马传畅接手黄忠思一家的帮扶任务后,立即给黄忠思的妻子介绍了垃圾中转站的工作,这让原本没有收入的家庭多了一些盼头。马传畅的到来,对于黄忠思一家而言,是转变的开始。马传畅为他们一家申请了教育帮扶、产业分红、申请公益岗位,保证他们一家有稳定的收入,两个孩子有学可上。

  对于马传畅的尽心尽力,黄忠思十分感激。“他每周都会过来看看我们有什么需要的,就像家里人一样关心我们,这个帮扶人员是到位的。”黄忠思说道。

  “作为一名帮扶人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看着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也打心眼里高兴。”马传畅腼腆地笑着说。他表示,在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上,依旧会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倾听贫困户的心声,用热心、真情和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让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保亭11月20日讯 南海网记者 刘子榕 实习生 陈瑞燕)

责任编辑:邱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