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新年礼物

来源:南海网 作者:康景林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月3日消息(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谢谢,新年礼物已收到。”1月1日北京时间下午3点,刚果时间清晨七点,保罗在自己位于首都布拉柴维尔的家中,给远在中国海南的好友刘国道发来这条微信。保罗收到的新年礼物是一张合影,是二人不久前在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上拍摄的。合影的特别之处在于背景,依旧是二人的合影——三年前在刚果农田工作时被抓拍的。

2019年12月9日,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会场外的图片展,刘国道(右)与保罗在刚果工作时的合影被展出。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摄

  刘国道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保罗是刚果农牧渔业部官员,名副其实的“中国通”,30多年前,他在中国留学9年,拿到农学硕士学位。二人在中国援刚果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中,已经合作了12年。

2008年,示范中心开工奠基仪式。 保罗供图

  2019年12月9日,保罗陪同刚果农牧渔业部部长前来海南三亚,参加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作为论坛的协办单位,刘国道率队参会。

  会议厅外是大型图片展,记录着中非农业合作的精彩瞬间,其中一张是刘国道与保罗的合影。2017年,刘国道在刚果偏僻的农村办培训班,返程时发现一片奇特的牧草,与保罗下车观察时,被同事抓拍。

中方专家种出高产木薯。保罗供图

  当日会议茶歇时,刘国道与保罗相约来到三年前的这张合影前,与当年合影中的位置保持一致,刘国道居左,保罗在右,两位老朋友再度握手。画中人双双从刚果农田“穿越”到论坛现场,吸引中非与会代表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幅“穿越合影”。

在曾经的合影前再度握手,二人忍俊不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两位好朋友的“时空挪移”,见证了中非农业合作的一段历史:

  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宣布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其中一个示范中心就建在保罗的祖国刚果。2008年,中国热科院承接项目,轮流派驻专家提供技术服务;

  

2011年初,首批驻刚果专家团队从海口出发。中国热科院供图

  进入新时代,中国热科院紧跟国家政策,将提高非洲粮食综合产能作为科研重点,刚果百姓的主食木薯亩产量逐年大幅提升。

  “论坛再握手,我们共同迎来中非农业合作更重要的里程碑。”刘国道与保罗共同见证了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硕果累累:签署11项务实合作协议,即将重点推动落实七方面的成果,继续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级农业专家,未来3年为非洲培养1万名农业人才......

刘国道与保罗在刚果乡村培训农民。保罗供图

  论坛结束后,刘国道抽空将这幅合影放大冲洗,在背面签名落款,寄给保罗作为新年礼物。

  新年伊始,保罗将合影置于办公桌案头,同事看到后忍不住发问:“你在中国有那么多好朋友,怎么做到的?”保罗如实相告:“我去过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我的老师、同学、还有从事热带农业研究的好朋友有好几百人。中国是我的第二个祖国,我爱中国。”

责任编辑:郭微微
×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