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中,他驻村蹲点达300天

来源:交通运输部 作者:冀云洁

  绿色兴安,枫叶渐红。散落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五角枫如同一个个“精灵”,镶嵌在广袤的科尔沁草原上,这里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枫叶红了》取景、拍摄的地方。《枫叶红了》剧中的男主角、驻村第一书记“韩立”人物原型为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双榆树嘎查第一书记韩军。

  2015年9月19日,韩军被科尔沁右翼中旗交通运输局委派到巴彦淖尔苏木双榆树嘎查任第一书记,至今已是第5个年头了。韩军说:“为了大房子、豪车而奋斗,获得感、幸福感不一定强;为了一群人、一块热土而奋斗,获得感、幸福感来得最明显,也最持久。”

  韩军(中)。

  “屯溜达”书记

  常年一身运动鞋、运动裤打扮,走村串户、盘腿上炕,跟村民拉家常、摸情况、想对策……因为爱在村屯串门,为人热心肠,韩军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屯溜达”书记。

  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级贫困旗。驻村后,韩军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调查,利用早晚时间到贫困户家里聊家常、讲政策、听意见。一年时间内,他走遍了全村363户人家。一户一户调研,三大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成为他不离身的“宝贝”,里面记着嘎查363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大事小情和各种诉求。他给日记起名叫《转变》,希望嘎查能发生转变,希望农牧民生活能发生转变。

  因为总串门,谁家缺啥、少啥,有啥难处,韩军掌握得一清二楚。建档立卡贫困户包达利8岁的女儿没钱上学,就是韩军走村串户时发现的。“孩子营养不足,个头小,以为还是学前年龄,可一查档案,孩子都过入学年龄了。”韩军一问才发现,家长不是不想让孩子上学,而是全家好几个病人,哪里还负担得起孩子的上学钱。韩军自掏腰包先让孩子上了学。“没有韩书记,我的孩子可能都踏不上学校的门。”包达利激动地说。在他的帮助下,嘎查里其他几家辍学的孩子也都回到了学校。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韩军的热心肠在双榆树嘎查传开了。很快,韩军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成了“哥们儿”。

  盐碱地里稻花香

  “以前,这里是一片重度盐碱地,夏天水汪汪,冬春白茫茫,不长草来不长粮。自从韩军到我们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带着老百姓开发这片盐碱地后,这里不但长出了庄稼,还长出水稻了!”双榆树嘎查书记白金贵说,是韩军让盐碱地飘出了稻花香,让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也让这个村的农民坐地收租金,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年底还能分红了。

  双榆树嘎查曾经是科右中旗南部远近闻名的贫困嘎查,集体经济为零。由于盐碱地、沙坨地较多,多年来村民增收缓慢,低收入群体多。韩军他大胆尝试,采取“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相结合的方式,以“党员带头入股+嘎查集体入股+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的模式,对盐碱地进行“旱改水”,并成立双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

  “5年前,这里的老百姓农业靠天吃饭,牧业效益低,全嘎查的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这个嘎查有1350亩的盐碱地,撂荒多年,种啥啥不成。我在长春当兵的时候,见过长春人在盐碱地里种的水稻。我觉得调整产业结构,先从转变生产方式入手,于是大胆提出实施盐碱地改水田规划,并带领支部一班人到吉林省的白城、洮南、长春考察学习,回来后和大家商量在盐碱地里种水稻。大家都不相信在盐碱地里能种出水稻,觉得这是在开玩笑。于是,我们又挨家挨户给大家做工作。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16年,合作社试种的600亩水稻收了39万斤。慢慢地,农牧民从看热闹、观望,逐步走进了大棚,拿起了农具。从育苗、插秧、田间管理、再到收割,每年嘎查的100名劳动力在这里打工能挣40多万元。”韩军说。

  枝枝叶叶总关情

  2017年正月初三,韩军带领嘎查两名党员,利用15天时间完成了土地流转准备工作。驻村四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年驻村蹲点达300天。

  曾经,1350亩盐碱地一直撂荒,如今种出了水稻。经检测发现,种出的水稻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弱碱、富硒,价格比普通水稻贵上一倍,瞬间走起了高端范儿,嘎查集体经济终于有了收入。从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再到熟练地使用新型育苗机,村民的积极性也被带动起来了。

  嘎查里交通不便,农畜产品运不出去,收购商贩趁机压价,农牧民们迫不得已只能贱卖,这一直是大家苦恼的大难题。韩军带领大家修路,28公里水泥路修通后,每个人都拍手叫好。“泥水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过去路不好的时候,老客进不来,无论卖几头牛,我们都得雇车拉到舍伯吐去卖。现在好了,收牛的老客上门收购,坐在家里就能卖上好价钱了。”双榆树嘎查肉牛养殖户义必格力图说。

  “从没想过家里荒了多年的盐碱地能种出水稻,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拿分红。”双榆树嘎查农民张春花说,2017年,家里的26亩盐碱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水稻,除了土地流转费,老伴儿还能在合作社打零工,日工资达130元到150元,加上年底分红,全家已顺利脱了贫。

  目前,双榆树嘎查已经建设5000平方米水稻晾晒场、500平方米加工厂房、400平方米设备存放库,购入累计价值150万元的水稻种植收割设备;全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800元,增加到现在的8200元;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现在每年村集体收入达6万多元;全村54户140人口脱贫,2018年双榆树嘎查退出贫困村序列。

  嘎查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嘎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增强了。韩军介绍,双榆树嘎查坚持以党组织引导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耐盐碱水稻发展态势良好,嘎查集体经济日渐壮大,一批致富带头人涌现出来,村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2019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14.5万元,今年预计可达28万元。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大棚里绿油油的秧苗、双榆树嘎查的晨雾、辛勤劳作的农民;飞雪中询问春来的信息,秋收时祈祷老天不要下雨……朋友圈里,韩军满含深情地分享着他所热爱的这方热土。

  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深情。眼下,韩军和双榆树嘎查的两委班子正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水稻产业,巩固脱贫成果,让农牧民的腰包更鼓一些,让贫困群众致富的脚步更坚实一些。

  作者 | 冀云洁

责任编辑:符金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