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落定,德国新总理浮出水面,他对中国什么态度?

来源:环球网 作者:侯佳欣 裴言之

  【环球网报道 记者侯佳欣 裴言之】德国选举成为牵动整个世界的大事件,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谁来接替默克尔?

  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9月27日凌晨公布的联邦议院选举初步计票结果显示,社民党获得25.7%的选票,现任总理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得票率为24.1%。正式结果将于几天后公布,但与初步结果不会有太大差距。

  随着选举结果的尘埃落定,德国政坛正式进入“后默克尔时代”,而德国似乎也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基于大选得票情况,有分析称,未来大概率将由三党联合执政,社民党和联盟党将争夺组阁主导权。

  然而,组阁之路似乎是道阻且长。4年前上次大选后的组阁谈判持续了近半年时间,而本次大选各党得票比上次更为分散,组阁谈判可能耗时不短。

  组阁之争

图片

(德国政府资料图)

  根据德国选举制度,在联邦议院取得半数以上议席的政党或者政党联盟才可以组阁。

  也就是说,现在两个传统“大党”都没有办法单独组阁,德国总理到底是联盟党主席拉舍特还是社民党的肖尔茨,还未确定。

  这取决于,他们谁能拉拢排名第三的绿党(14.8%)和排名第四的自民党(11.5%)。排名第五的极右翼德国选择党(10.3%)被排除在各党组合之外。

  联盟党和社民党也可以共同搭建“大联合政府”,但社民党此前已经表示对此兴趣不大。

  从目前情况看,社民党、绿党、自民党组合以及联盟党、绿党、自民党组合是最有希望的两种组阁组合方式。

  第一种组合组阁的难点在于,三党在是否增加国内税收、是否维持财政零赤字政策上有较大分歧。第二种组合组阁的难点在于,联盟党与自民党过去在移民和能源政策上分歧较大,4年前曾因此组阁失败。

  可以说,目前的形势十分混沌。德国电视一台形容,现在有“两位潜在总理,两个造王者”。

  “前所未有”,一名德国学者用一句十分拗口的话描述当前的状况称,“人们甚至不知道,谁跟谁会在谁的邀请下谈了什么”。

  现在,拉舍特和肖尔茨都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圣诞节前完成组建政府。

  “两位潜在总理

图片

(左:拉舍特;右:肖尔茨。)

  无论如何,德国总理在肖尔茨和拉舍特之间诞生,是可以确定的。

  他们两人经历如何?

  肖尔茨现年63岁,是现任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

图片

(肖尔茨资料图)

  他政治阅历丰富,曾任社民党党主席、汉堡市市长等。

  德国近两年来经历多场危机,肖尔茨作为联邦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某种意义上扮演了“救火队员”的角色。

  欧洲新冠疫情下,肖尔茨参与制定了欧盟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方案,为德国拟订了13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将失业率控制在低位。

  今年7月中旬德国中部发生洪灾后,肖尔茨在短时间内向政府提交援助方案,涉及4亿欧元援助款。这些举措均收获不少选民支持。

  有外媒称,在三位主要总理人选中,沉着冷静、甚至因过于沉闷而被德国媒体戏称为“机器人”的肖尔茨,或许是最像默克尔的。

  另一位,则是受默克尔力挺的拉舍特。

图片

(拉舍特资料图)

  60岁的拉舍特,现任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被视为默克尔的忠实拥护者。

  他曾表示,将坚持走中间路线,推动社会融合,反对两极化,并称与默克尔的政策切割,“是愚蠢的行为”。

  在国内问题上,拉舍特主张社会团结、和平,崇尚社会福利市场经济体制。

  他还主张促进移民融入德国社会,推进数字化进程,增加妇女在社会各界领导层中的比例,以及削弱右翼势力在原东德地区的影响力等。

  外交方面,拉舍特支持欧盟增强统一行动力,与法国加强协调合作。德媒称,拉舍特和法国政界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出访巴黎。

  拉舍特主张大力恢复跨大西洋盟友关系,认为欧洲应该在气候和贸易方面与美国加深合作。

  对华态度如何?

图片

(资料图)

  在对华态度上,肖尔茨被媒体形容为一个“黑箱子”,因为在大选前数月,他都回避外交政策议题。

  在9月23日晚的选举最后一场电视辩论上,肖尔茨也是唯一未直接谈及中国的主要政党候选人,仅强调在外交战略方面需要一个强大、自主的欧洲。

图片

(肖尔茨资料图)

  一名“热衷于德国改变对华政策”的人士“担忧地”对媒体说,肖尔茨或许会延续默克尔的做法,不做任何改变。

  在6月份举行的一次辩论会上,肖尔茨说,他“明确反对任何脱钩幻想”。

  不过在社民党此前发布的竞选纲领中,涉华内容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该党肯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强调“如果没有北京,很难想象我们能在当今时代应对经济、生态、社会和政治挑战”。

  但这份文件提出与中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冲突”正在增多。

  对于新疆、香港、台湾问题,社民党使用了“谴责”“严重关切”等字眼。

  社民党外交政策发言人施密特曾说,如果该党执政,那么其对华政策将是“一种演变,而并非全面改造”。

  他称,下一届德国政府“肯定不会维持现状”,新任首相会改变对华路线,因为中国也变了。

  过去默克尔访华时带领着庞大的代表团,德国企业与中国开展一系列合作,但随着中国实行“双循环”战略、强调自力更生,今后分给德企的“蛋糕”会变少。

  “另外3亿中国人成为中产阶层后将消费来自欧洲的高质量产品,这种想法可能遭遇新的现实。因为他们将消费更多出自中国生产线的产品。”施密特说。

  他认为,德国商界因此应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德国和欧洲应该致力于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

  相比于肖尔茨在对华政策上的“沉默”,拉舍特的表态更加明确。

  在选前最后一场电视辩论上,他支持延续默克尔的对华政策,认为德国必须继续当好“中国的可靠伙伴”。

  今年6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拉舍特对于批评中国人权问题提出质疑。

  他说,德中关系是以强大的商业联系为主导的。

  拉舍特目前任州长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华为、小米、中兴等公司的欧洲或德国总部所在地。该州的杜伊斯堡是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被称为“德国的中国城”。

  此前参加德国工业联合会举办的另一场活动时,拉舍特称:“如果有人想开始一场新冷战,那将是错误的答案。”

  不过,他也说过这样的话:“中国应接受互惠和多边主义原则,并尊重人权。”

  德国基民盟内部也有很多对华强硬的声音。

  一个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是德国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吕特根。

  今年1月,来自G7国家的69名议员发表联名信,鼓动G7国家政府联合对抗中国。

  该联名信的主要发起人就包括吕特根。

  而在6月公布的竞选纲领中,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将中国定义为竞争者、合作伙伴以及系统性对手,并称如今最大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挑战来自中国。

  该文件建议对中国采取“双重策略”:

  “必要时”,采取与跨大西洋伙伴和其他盟友更加协调一致的立场,在保护知识产权、数据、技术等方面与中国抗衡;“可能时”,推动与中国的合作,但需要建立在“平等竞争”和“互惠”的基础上。

  在竞选纲领专门谈论中国的章节,联盟党以“平视中国”作为标题。

  到底谁来接棒默克尔?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凝视柏林。

责任编辑:章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