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穷山沟如何变成富裕村?探访前南峪村变身“绿富美”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张亚静

邢台市前南峪村。(中国台湾网发)

中国台湾网6月19日石家庄讯 (记者 张亚静)从“光山秃岭和尚头”到如今“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市前南峪村硬是把穷山沟变成了富裕村。6月18日上午,“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河北站)采访团走进前南峪村,探访其变身“绿富美”背后的故事。

前南峪精神。(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摄)

前南峪村位于邢台市西部60公里的太行深山区,全村476户,耕地746亩,宜林山场8300亩,人均6分田、7亩山。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曾在这里办学两年多,留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抗大”精神深深影响了前南峪村的村民。

过去,前南峪村穷在山高石头多,生产条件极差,经济十分落后。在“抗大”精神的感召下,前南峪村通过“红色+绿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走走科技兴山、生态富民之路。

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接受记者采访。(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摄)

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接受采访时表示,1984年开始,前南峪村先后兴办了15家集体企业。1999年,工业产值高达8350万元。进入21世纪,这里迎来了一次“急刹车”和“快转型”。一边,开创性地实施“二次创业”,对生态经济沟进行升级改造,引进8个国家22个新特优果树品种,配套了现代化灌溉设施,按照绿色果品标准,实行科学管理。

另一边,秉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前南峪村将三家污染冶炼企业关停,改为三星级宾馆、板栗加工厂、蜂蜜加工厂。如此一来,产业结构得以调整,打造了绿色低碳家园,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邢台市前南峪村。(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前南峪村坚持发展沟域经济,富在山绿林漫坡,建起一个以板栗为主、干鲜果树达32.64万株的果品生产基地,林木覆盖率94.6%,被林业、生态专家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太行生态第一村”和“中国绿色村庄”,曾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七十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成为中国北方山区建设的一面旗帜。

据悉,2020年前南峪村全村社会总收入达1.96亿元,集体纯收入2680万元,人均纯收入18600元。(完)

邢台市前南峪村。(中国台湾网发)

责任编辑:邓洁仪
×

推荐阅读